经验做法

  • 遴选千名“第二导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宜昌市远安县资助育人典型案例
  • 发布时间:2022-04-27    浏览数:5966
  •         一、基本情况

            远安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县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6镇1乡、117个村(居),总人口18.89万人。全县历史文化悠久,是黄帝夫人、华夏之母嫘祖的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嫘祖文化圣地”和“楚人的延安”,拥有2100多年建县史。

            2021年11月,远安县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1148人,其中,学前109人,小学485人,初中303人,普通高中83人,中职168人。

            二、政策举措

            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成长要成才”的总体要求,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教育扶贫不惜代价”的核心思想,成立远安县教育扶贫万人成长成才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在学校为每名建档立卡学生安排教师担任“第一导师”的基础上,从全县优秀国家公职人员中再为每名建档立卡学生遴选一名“第二导师”,围绕每一名贫困生,实施入学保障、学业帮扶、精神充实、信心提振和生涯规划等五大工程,着力培育贫困家庭学生理想信念和自我发展能力,拓展教育精准扶贫方式。

            三、具体做法

          (一)思想上帮传道解惑。“第二导师”定期到学生家中家访,与学生及家长交流谈心,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上、生活中、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通过长期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经济上帮无障碍入学。深入了解帮扶学生家庭致贫原因,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帮其家庭增加收入,保障学生不因经济问题失学、辍学,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联系和争取“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网络助爱”、社会爱心人士助学、公益捐助、大学生勤工俭学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大学在读期间,建立跟踪联系、全程护航制度,确保每位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大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三)精神上帮树立信心。小学学段主要培养其自信、阳光的个性,适当进行角色体验类的感知实践活动;初中学段主要帮助其坚定“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启迪心智,丰富内心世界,激励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中学段主要帮助其开展人生规划,有明确而可行的人生目标和奋斗计划,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适当为其创造条件进行职业体验、指导、培训,引导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学段主要针对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学业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理想和就业创业意向等,有针对性地鼓励其广泛开展社会兼职活动,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其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

         (四)生活中帮健康身心。开展家庭户外游等放松身心的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户外活动或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促进他们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学业进步。

            四、取得成效

            通过“第二导师”下沉帮扶,远安县教育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脱困基础从根本上、长久性上得到夯实。2021年,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2021年远安县教育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紧盯落点,精准给力,形成全员扶心格局

            1.紧盯贫困学生心愿,全力帮扶圆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贫困户学生付良顺无法上网课,“第二导师”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张勇同志立即前往学生家中,为其安装了台式电脑,配备了话筒、耳机和无线网卡,使其顺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网络视频教学。两年来,全县“第二导师”常态化开展家访、电话访、圆梦“新书包”等微心愿活动,为贫困学生完成微心愿1000余个,带贫困孩子开展家庭野炊、户外游等活动800余次。

            2.给予亲情般的温暖,帮助找回自信。“第二导师”通过亲情陪伴,让这些很少走出四面环山家乡的贫困孩子来到城市中体验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口肯德基、第一次影院生活、第一次旅游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和亲似家人般温暖的关怀。通过经历人生中的多个第一次,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改变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

            3.做好人生规划导师,成就美好未来。充分发挥“第二导师”行业、专业、信息等优势,积极为贫困学生导航人生,辅导从业专业知识。

          (二)搭建平台,强化推进,形成多方助力效应

           1.联姻腾讯公益平台。加盟腾讯“99公益日”活动,全体“第二导师”在分管领域积极开展公益募捐宣传、发动工作,共为一高贫困学生和全县留守学生募集善款达70余万元。

            2.合力专业助学平台。充分发挥“第二导师”平台优势,积极联系企业、社会爱心人士为远安县专业助学平台——玉华爱心工作室捐款、捐物,共累计筹措善款300万余元,帮扶贫困学生4000多人次。

            3.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结对对象为大学生的“第二导师”,积极帮助联系,并结合“圆梦远安”等活动为贫困学生联系实习、就业岗位。同时,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实施就业跟踪指导,直至大学生毕业并顺利、稳定就业。

           (三) 构建“四人”成长共同体,确保贫困学生内在成长动力不断激发

            1.生生结对,结伴同行。学校为贫困家庭学生选聘结对优秀帮扶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目标同制定、活动同参与、学业同进步”结伴同行活动。在同伴互助中,达成情感交融、共同进步的效果。

            2.师生结对,定向施策。在教师中为每名贫困家庭学生落实“第一导师”,采取“课堂关注、课外帮扶、周末家访、假期游学”的形式,开展家访,跟踪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社会结对,提振信心。全县“第二导师”以化解自卑、提升内驱力、阳光成长为目标,与贫困家庭学生“同生活、同活动、同分享”,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友好、温暖和城里有亲戚、前途有希望,从而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强大起来,激发其内在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