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

  • 【罗田县】做好“六”字文章,全力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 发布时间:2018-07-02    浏览数:16915
  •   扶贫扶智,教育先行。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精准扶贫的宏大项目之一。2017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罗田县教育局全面铺开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自2013年以来,罗田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连续五年实现了零逾期。在过去的一年里,罗田县教育局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绩:大数据比对整改规范工作罗田模式(领导重视、分类处置、整改销号、追责问责、建章立制)被省教育厅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其建章立制条款设置(七条负面清单、五条其它资助条件界定)在全省教育系统予以推广。
      该县以教育扶贫工作精准化为重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总体而言为“高”“准”“全”“情”“严”“合”六字。
      “高”站位,确保工作思想统一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三大决战”之一,抓好教育精准工作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
      在健全精准扶贫机构的基础上,罗田县教育局致力于加强扶贫宣传,营造工作氛围。通过会议、宣传栏、新闻媒体、编印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资助政策及相关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发宣传册6.5万份,确保全县每个学生家家有张贴,制作445个政策宣传栏、确保全县行政村村村有公示,形成人人知晓教育精准扶贫、人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准”识别,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资助对象的识别和确定是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更是关键,只有准确地识别资助对象,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为此,罗田县教育局每学期开学初利用教师家访的契机,全员齐上阵,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在更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库的基础上同时建立特困学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全面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之外的贫困学生,并按资助政策落实补助,确保应该资助的贫困户学生一个不少,不应该资助的一个不多,坚决杜绝了因工作不实不细造成遗户漏人、优亲厚友、人情照顾等现象的发生。
      “全”落实,确保帮扶不落一生。
      为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罗田县教育局坚持“全面覆盖、全程覆盖、全员覆盖”的工作原则,制定了操作性强、规范有序的实施细则,加大政策兜底力度,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
      为提高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的精准性、普惠性、有效性,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资金整合统筹使用力度,实施五项创新举措:一是建档立卡学前资助兜底项目,幼儿园阶段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二是义教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项目,小学每生每年300元,初中每生每年500元,其中9个深度贫困生的非寄宿贫困生按国家标准予以补助;三是贫困学生免费乘坐校车项目,资金由财政直接补给校车公司;四是复读生助学金项目,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五是大学生补贴项目,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去年全县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539.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2699人次(其中县级财政投入资金1098.36万元,资助14726人次)。
      “情”感召,确保帮扶深入有力
      在贫困生结对帮扶工作中,该局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教师主力军作用,以建档立卡贫困生为对象,抓好抓实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情况“三进”(即学生资助情况进村级公示栏、进档案盒、进贫困家庭)和教师“六帮”工作(即帮品德养成、帮学习提高、帮特长培养、帮心理疏导、帮家庭教育、帮政策落实)。
      为营造关爱贫困生的浓厚氛围,激发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罗田县教育局通过对贫困儿童的关爱,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通过树立一批包保工作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传播教育精准扶贫正能量,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主努力尽快脱贫致富。
      “严”实施,确保审查程序规范
      在实施资助的过程中,主要是把好“三关”:一是严把资助条件关,优先评定政策实施范围内的学生。二是严把指标分配关。该局要求各学校必须先摸清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然后根据贫困学生人数以乡镇和县直学校为单位向县教育局资助中心预申请,县教育局再根据各单位贫困学生人数合理下达资助指标。三是严把上报对象审查关。采取学校初审并公示,各乡镇中心学校复审,局资助中心联合县财政局教科文卫股复审的形式,对资助享受对象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人员不得进入资助范围。
      “合”协同,确保工作规范质效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心,全力配合,协同推进。实施学生资助工程、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工程、大数据比对、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贫困村所在学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教师培训工程等工作均需要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一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禁止享受资助对象的学生按照县教育局罗教﹝2017﹞55号文件列出负面清单,不得列入享受人员范围;二是建立专项整治制度,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大数据比对成果,进一步做好资助资金的申请、评审、发放“三规范”工作及建章立制工作;三是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利用自查、互查、县集中组织专项检查、“回头看”、审计等形式对资助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确保其规范性和使用效益;四是建立追责问责制度。对资助工作过程中渎职、不作为、乱作为、识别不精准、审核把关不严、优亲厚友、把禁止性条款纳入资助对象或建档立卡学生未纳入资助范围或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资助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严格的追责问责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并通报曝光,对发现的问题要实现“三零”要求,即问题零遗留,整改零容忍,处理零放过。2017年全年累计问责17人次,其中党纪政纪处分4人(资助的具体负责人),提醒谈话11人(分管资助工作的副校长),诫勉谈话2人(分管资助工作的副校长),通报批评的单位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