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

  • 【湖北科技学院】筑牢资助工作底线,健全资助育人体系
  • 发布时间:2019-02-25    浏览数:7410
  •        在湖北科技学院的校园里,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学业的多方压力。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家庭经济压力,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成才,湖北科技学院在资助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育人、济困助学、培育扶志、锻炼强能”这四个根本任务,建立以诚信感恩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济困助学、博学互助为基础,以服务社会、敏行实践为重点,以就业指导、创业扶持为突破,带动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了资助工作从单纯助困向综合育人发展型资助方式的转变。

    做实做细保兜底


           长期以来,湖北科技学院以“奖、贷、助、补、勤、缓、免”为载体,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实现了贫困资助全覆盖。
           济困助学,“认定”是前提,“精准”最关键,既要有“实”的举措做保障,更要有“细”的工作来兜底。资助谁?资助是否真实客观?学校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消费等情况推出学生个人事项报告制。资助是不是全覆盖?会不会有遗漏?学校就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对一走访经济困难同学,在精准识别上花心思、下功夫,筑牢资助工作底线,确保应助尽助。在常规资助体系之外,针对特别困难学生和身患重疾的学生,学校还发放“爱心救助金”、“爱心饭卡”和“爱心车票”,让学生感到学校浓浓的关爱。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科技学院每年发放国家和学校资助资金均在2000万元以上,年均超过2600名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贷款金额1600余万元,每年通过绿色通道学生600多人,缓交学费400余万元。针对特别困难学生,发放爱心救助资金近200万元。2018年学校通过校友会发放各类社会资助68万元,使近300名优秀困难学生受益。


    资助育人同筑梦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为深入挖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湖北科技学院依托“立德育人、济困助学、培育扶志、锻炼强能”这四个根本任务,实现从单纯助困向综合育人发展,形成从思想上引领,从精神上鼓励,从经济上资助,从生活上关爱,从行为上规范,从道德上要求的大德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受助—感恩—回馈”的爱心传递。
           为培养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的湖科学子,湖北科技学院通过“励志之星”的评选鼓励学生克难奋进、砥砺前行;通过汇编《湖北科技优秀学子风采录》宣传典型事迹。连续5年来,湖北科技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 “助学·筑梦·铸人” 主题征文、举办了资助艺术主题作品征集大赛和资助知识普及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连续10年来,湖北科技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展了“学长学姐帮帮学”活动,实现学业互助“传、帮、带”,开展“情暖寒冬,爱满湖科”感恩活动,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了咸宁市特殊困难人群,一大批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像星星之火在闪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湖北科技学院突出资助与育人并重的原则,形成了双线推进的资助工作教育模式,多次被评为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工作“先进高校”和“助学贷款工作先进高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科技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每一位困难家庭学子,在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东风下,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