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

  • 【郧阳区】师生签约精准资助,扶贫扶智精准发力
  • 发布时间:2018-01-05    浏览数:20443
  •   十堰市郧阳区教育局打出“教育扶贫+”签约服务贫困学生模式的“组合拳”,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贫扶智“一个不能少”。
      摸清底数,建立贫困生帮扶信息卡。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精准结对、精准资助的基础和前提。区教育局印发了《郧阳区教师签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幼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制了《教师签约服务明白卡》,要求“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即所有帮扶教师全员参与、所有在校建档立卡学生全面覆盖。《方案》从“辖区内学龄人口入学一个不落;建档立卡学生享受贫困生资助一个不漏;建档立卡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一个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参加技能培训一个不缺”四个方面明确了教师签约的主要内容。区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区直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三级联动,党员、干部、教师三方联合,依托郧阳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利用下午放学和周末休息时间进村入户走访每一位贫困学生。区教育局列出家访“五大清单”,即查清家庭状况、讲清资助政策、摸清困惑问题、厘清帮扶举措、记清家访情况。按照精准扶贫的“五看”法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贫困户家庭子女家庭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大识别、大走访、大比对”调查摸底活动,建立起覆盖区级、乡镇、学校建档立卡学生的数据库,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教育精准帮扶工作格局。目前,全区184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除了在当地镇村建档立卡之外,在学校都建立了帮扶信息卡,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入库“一个不漏”。
      压实责任,建立包保责任机制。责任是精准帮扶的“压舱石”。针对贫困学生“人数多、地域广”的分布情况,郧阳区教育局按照“本校学生划片,教师包村包户包人”的原则,即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区19个乡镇中心学校 “包片”、乡镇中心学校“包校”、中小学校领导“包年级”、学校中层干部“包班”、教师“包学生”开展帮扶活动,实行“一生一卡、卡随人走、跟踪帮扶、全程记录”的工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助推教师签约工作提质增效。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签约服务,构建“一个贫困学生多个老师帮扶,一个老师帮扶多个学生,多个老师帮扶一个学生”的多种形式的互助模式。同时,鼓励并发动广大老师“周末住户”,老师与帮扶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强家校联系“结穷亲,帮穷户”,最终形成一个“在校+入户”的全天候结对帮扶网格体系。目前,郧阳区已由211所学校的4723名教师与3005名学前幼儿、13047名小学初中生、2411名普通高中中职学生进行了签约服务。
      因人施策,建立扶贫扶智工作机制。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档立卡贫困生中留守儿童居多是全区教育最大的实际。郧阳区教育局以“济困、助学、育人”作为签约服务学生的主要内容,确保每名贫困学生“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教师通过进村入户,列出签约学生的困难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对学生的困难资助、学业帮扶、成长关爱等记录在册,形成了教师签约“五个一”的帮扶新格局,即每年一次学习用品物质资助、每学期一次实地走访、每月一次电话家访、每半个月一次谈心谈话、每周一次课外辅导。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郧阳区决定将义务教育阶段四至六年级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孤儿、单亲、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集中到城关第三完全小学就学,享受更加全面的资助政策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自签约服务制度实施以来,全区中小学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6个,开通亲情电话407部,建互联网亲情聊天室156个,让建档立卡留守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