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

  • 【潜江市】创新思路“赢”资助,科学高效“重”育人
  •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数:13654
  • 通讯员:曾慢 李梦婷

      “认识到位、责任落实、管理科学、水平提升”是潜江市资助管理中心在工作上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近些年来,潜江市采取多种措施,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努力使这一工作成为民心工作、惠民工程,通过探索创新思路,着力体现工作的时效性,做细、做实学生资助工作。

    科学——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

      在发展性、科学性的资助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推进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成为了潜江市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潜江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目标,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进一步优化政务发展软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工作效能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增加专职管理人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根据学生资助政策调整和上级考核办法变化,修订完善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同时,规范国家助学金评审程序,严格执行“三级评审”和“两级公示”制度,全面推行学生资助卡“统一办卡、集中发放、本人激活、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以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创新为手段,并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
      园林高中作为一所潜江市直普通高级中学,一直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人成长教育目标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努力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新工作方法,培养长效机制。
      “我们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也要把育人工作贯穿其中,这样的学生资助体系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完善和健全。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成长和成才。”来自园林高中的高三年级6班班主任赵保安老师说道。据赵保安老师介绍,前些天,班上还特地组织开展了以诚信为题的专题教育,对受助学生组织开展以诚信为题的专题教育。对受助学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受助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和回报社会等优秀品质。

    高效——资助系统应用率达百分之百

      做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推广是健全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一环,旨在实现对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的对象化管理、过程化管理与项目化管理,做到系统运行半智能化、无纸化,可以说是为全面、高效完成各项资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持。
      为加强学生资助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和管理,顺利开展2017年资助信息填报工作,潜江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提高准确率和按时报送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采取了集中录入数据的办法,专门开展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系统应用培训。要求以学区为单位,各学区安排2名人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1名学区分管人员和1名信息技术人员,同时各高中、中职、机关幼儿园需要派1名资助工作人员参加。 
      据了解,此次培训内容包括资助子系统应用培训和上机操作,涵盖系统功能、操作流程、系统更新升级内容、数据安全导出、常见问题解答以及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业务操作等。据潜江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廖庆羽主任介绍,此次资助管理中心联合继续教育中心、基教科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共启用了近70台电脑,同时聘请了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基教科学籍管理人员,对录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解决,并及时将需要上报解决的问题上报给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我们会要求,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提前熟悉培训资料和带好相关学生名册和资料。从现场培训操作情况来看,各学区也是十分的配合,最后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廖主任告诉我们。与此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上,将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边学习边应用,边上机实践边完成录入工作,在录入过程中,对于操作不熟悉和不熟练的代表,会安排有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同时也涌现了代表们之间互帮互助、分享交流工作心得等良好的氛围和现象,中心严格实行“合格一个走一个”的规定,在一天之内将工作全部完成,做到了资助系统应用率达百分之百。“资助系统应用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这样一个目标,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在系统完善和管理方面,还是走在前列的。”谈到这里,廖主任脸上不禁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感动——受益“学生”传承精神反哺社会

      “我这辈子好像就是当教师来的,其他行业我都不感兴趣,就爱教书。”这是一位11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张帅一直挂在嘴边的话。说起张帅,很多年前,不少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一个个子不高,走路健步如飞的年轻小伙子身上,不过一提到他,如今还有不少当地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1981年出生的张帅是潜江当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父亲则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十几年学习生涯中,生活的磨练,求学的艰辛并未将他击垮,反而将他越挫越勇。“这些年,多亏了周围好心人和国家政策的帮助,我才能走到今天。”在父亲的熏陶下,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张帅心中慢慢开始萌生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下定决心要把家乡教育办好,回报社会。“我的根在农村,农村更需要我”。2001年,20出头的他,作为当时长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基层,来到了潜江最偏远的农村学校——章华高中。张帅来到章华高中的伊始,接受的是班主任的职务以及数学、信息技术等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一次带的班有42名学生,据当时的校领导回忆,这个“班”是全校有名的复杂班,其中比较“特殊”的学生就有十二、十三名,是全校学生工作的中心。然而,三年过后,张帅不负众望,42名学生,一个不剩地考上了大学,在这所学校,实在是一个不曾有过的奇迹。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的工作中,张帅对学生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始终坚持以“爱”为中心,“活”为主法,“导”为主线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人人都在道德素质、知识水平、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上得以良好的发展。遇到一些家庭不幸的学生时,他不仅慷慨解囊,更是对他们关怀备至,给予了他们不少精神上的鼓励。
      在这十几年间,不少人都问过张帅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年,你有没有哪一刻后悔当时的决定或者想过放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坚持下来?”“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瞬间想过放弃!”张帅说道,“不过,每当我看见那些因贫困即将辍学的孩子,眼前就会闪现出,当年小时候老父亲拿不出10元钱,供我上学的痛苦表情,就会想起当时的自己。这种念头就瞬间消失了。如今,我只希望一直为我的学生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为他们都能平安幸福长大。”